2021年度中國燃氣壁掛爐市場報告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說明:本報告所涉數據及趨勢判斷均為《舒適智能資訊》通過對主流壁掛爐品牌、渠道商、上游材料供應商調查采集,并結合第三方統計數據綜合得出。其中總銷量統計為2021年1-12月壁掛爐行業的自然年度出貨量,含家裝零售+普通工程及“煤改氣”,不包括出口、OEM。產品也只統計普通爐和冷凝爐,不涉及其他。需要指出的是,受限數據的采集方式及采集樣本,相關數據會與實際有所偏差,因此不建議用于其他商業活動,僅作行業內部交流及行業趨勢判斷。同時感謝所有為這份報告提供相關素材、觀點的企業、渠道商及相關協會、學會。
無論式對于壁掛爐產業還是其他行業而言,2020年的艱難顯而易見,受疫情影響,動工晚,消費滯后,好在有下半年的“煤改氣”政策的推動,依然實現了420萬臺的出貨量,4.5%的整體增長,因此也算是交了份不錯的答卷。在剔除了中燃寶等燃氣公司等項目重復統計,“煤改氣”腰斬式的下滑后,2021年實現了290萬臺的總出貨量,同比下滑-31%,其中“煤改氣”95萬臺,下滑64.1%,家裝零售+普通項目工程為195萬臺,同比增幅25%。

市場整體特征分析
市場整體可謂一喜一憂,但這皆在意料之中。從大環境看,相較于2020年,2021年并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疫情,盡管疫情也是騷擾頻頻,但并不妨礙壁掛爐在零售市場上的消費釋放,但因北方“煤改氣”政策的持續收尾,煤改項目銳減,因此市場整體出貨量較之2020年的困難年,數據并不好看,再加上2021年上半年爆發的原材料漲價,對于整個處在轉型、調整期的壁掛爐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從行業發展的規律來看,我們分析認為,在剔除了“煤改氣”等外部政策的刺激后,市場已逐漸回歸到正常的發展邏輯上來,盡管會有陣痛,調整也勢在必行,但至少會讓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更明確,目標更清晰。
“煤改氣”持續收尾 出貨量腰斬
與年初的預期一樣,2021年度的“煤改氣”政策在加速收尾,除山東、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新疆、天津等部分地區還存有小部分的“煤改氣”招標項目外,大部分北方省地市已基本結束了“煤改氣”,政策性紅利基本見底。相關數據顯示,整個2021年“煤改氣”壁掛爐招標項目總數209個,比2020年減少逾100個,招標總臺數約為95萬臺,與2020年的265萬臺相比,銳減64.1%,比腰斬還嚴重。

同時,相比往年的“煤改氣”招標各大品牌“百花爭艷”有所不同的是,2021年參與“煤改氣”招標的主體已發生變化,中燃寶等大型燃氣公司開始快速介入,并分食了近50%的“煤改氣”出貨量,在提高了“煤改氣”招投標的難度的同時,也會進一步稀釋“煤改氣”項目的利潤。在此基礎上,部分以“煤改氣”為主要出貨來源的生產廠家將面臨重新選擇市場及“關停并轉”的風險。
從整體上看,“煤改氣”政策在持續收尾,樂觀估計,在 未來的3-5年時間,還將持續存在,但方式上因大型燃氣公司的介入會有所變化,如“總包+分銷”的模式將會成為主流。
零售增長明顯 南方采暖存在變數
與“煤改氣”的腰斬式下滑不同,在經歷了2020年的-9.8%的下滑后,疫情后的市場消費釋放及部分國產壁掛爐品牌的戰略性轉移,由“煤改氣”向家裝零售+普通項目工程轉型后,該市場在競爭加劇的同時,也實現了25%的增幅。
當然,國產品牌的強勢介入,是否會打破外(合)資品牌長期以來在零售市場的壟斷地位,目前尚不得知,但該市場一定會因大量主流國產品牌的快速介入而打破一定的平衡,同時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零售市場將變得更加刺激而活躍。當然,從目前大家對于零售市場的觀點來看,基本集中在兩大塊,一是“后煤改氣”的置換市場及北方既有的存量市場,二是南方的采暖市場。
事實上,由于“煤改氣”政策在2016、2017年左右推行,基于壁掛爐產品的基本使用生命周期8年來判斷,由“煤改氣”帶來的批量置換需求至少還需要3-4年才能顯現,因此目前該市場還有待觀望。另一方面,一些城市的自然置換需求開始出現,如北京回龍觀,相關數據顯示,單就北京的自然置換市場就可釋放逾100萬臺的出貨量。對于這塊市場,已有很多品牌開始在重點關注。
相對而言,在北方“煤改氣”市場失“勢”的部分品牌,開始更多關注的是南方的采暖市場,對于它們而言,“煤改氣”的置換市場尚未到來,而北方的零售置換介入也有一定難度,相對來說,開拓南方的采暖機會會更大,一來有制造、物流的便利,二來南方的采暖需求也在快速凸顯,市場尚未完全啟動。從大概率看,這部分品牌勢必會將在“煤改氣”的精力轉移到南方市場的拓展上,在資源、政策、產品等方面也會做好大幅傾斜的準備,與此同時,外(合)資品牌若要守住該陣地,則勢必會進行一些針對性策劃、戰略調整,兩者形成一攻一防競爭態勢。當然,在我們的調查中,部分品牌均表示,國產品牌要想抓住南方采暖這個趨勢和市場并不會太輕松,市場存在著較大變數,但至少這是它們一個很好的突破方向,同樣機會也時巨大的。
產品發展及趨勢
“煤改氣”政策的持續收尾下,使得以“煤改氣”市場為主體的常規爐銷量大幅下滑,但在相當一段時期內,常規爐依然是中國燃氣壁掛爐絕對的銷售主力機型。從調查統計來看,2021年常規爐出貨總量為265萬臺,比2020年減少了133萬臺,但依然不影響它占據了2021年總出貨量290萬臺的九成。

2021年度,國家大力推進落實的“3060”雙碳戰略,對于節能、減碳排放的冷凝爐來說,迎來了一個推廣利好,各大壁掛爐品牌均在大力研發冷凝產品,并加大了市場應用的推廣。
從整體上看,2021年冷凝爐總出貨量為25萬臺,較之2020年增幅達13.6%,其中國產品牌對于冷凝爐的重視在加大。事實上,由廣東省燃氣熱水采暖爐商會牽頭的國產品牌的“優品”認證,正在積極推動著國產冷凝爐的發展,部分優品企業開始逐漸減少常規爐的生產。可以想見,隨著國產冷凝爐技術日漸成熟,配套生產日趨完善,勢必會從側面帶動冷凝爐整體價格的下調,對于冷凝爐的市場推廣也必定會起到積極作用。
當然,盡管從大方向來看,冷凝爐替代常規爐,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無論是從歐洲的應用趨勢及國家對“3060”雙碳戰略實現的信心和決心看,都已顯端倪。但這并不代表著,中國燃氣壁掛爐市場已進入了“冷凝、全預混”時代,受制于國內全預混的配套還不夠完善,產品的制造成本尚未降下來,因此大量推廣冷凝、全預混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替代趨勢在2022年以及未來的2-3年內會加速,預計2022年冷凝爐的占比會突破15%,乃至達到20%。
2021年,響應能源的應用趨勢,壁掛爐行業開始嘗試研發并推出混合動力、雙能源、多能源技術產品,集成熱泵、太陽能等能源產品,改變了單一的能源結構帶來的產品應用局限。
據了解,威能、八喜,依瑪等都有推出混合動力技術產品,同時國產品牌瑞馬也推出了雙能源壁掛爐。這種產品技術和應用的推進不僅將給壁掛爐企業帶來產品多元化的可能,同時也會擴大壁掛爐產品的應用領域,值得期待。
同時,在產品上,我們依然要關注一個趨勢,隨著疫情和市場本身的發展規律,壁掛爐的國產化趨勢(制造和技術研發)已非常明顯,未來隨著國產化的進程,國產壁掛爐與進口壁掛爐的產品差距將進一步縮小,給消費者選擇帶來了更多的空間。
品牌格局分析
把“煤改氣”政策看作是壁掛爐品牌的晴雨表這不無道理。在“煤改氣”持續收窄的趨勢下,壁掛爐品牌也在嚴重縮水,相比最高峰的300余家品牌,目前市場活躍品牌已不足100 家,部分以“煤改氣”為主要市場的品牌,進一步被邊緣化,乃至淘汰,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在提高。
從2021年的市場表現來看,進口品牌表現相對平穩,在2020年市場消費的釋放下,外資品牌表現較好,基本實現了10%的增長,部分品牌在企業戰略、市場策略的推動下,甚至增幅達到了50%。而另一方面,隨著“煤改氣”市場的回落,部分以“煤改氣”市場為主攻方向的國產品牌在銷量上則有所下滑,且下滑幅度相對比較大。當然也有一些提前布局零售渠道的國產品牌則頂住了“煤改氣”下行的壓力,實現了逆增長。
市場的變化,帶來了明顯的品牌格局重塑。由于國產壁掛爐正處在市場、產品、品牌、戰略的轉型、調整期,品牌、市場表現力均有所下降。此消彼長,2021年外(合)資品牌進一步縮小了與國產品牌的銷量差距,由2020年的29.5%躍升至47%,幾近占據了壁掛爐市場的半壁江山。至于2022年乃至未來這個格局是否會有所改變,則需要看國產品牌的這次轉型是否順利,并能否取得預期效果。

相較而言,2021年的壁掛爐品牌對于產品多元化發展的需求愈發強烈。一方面“煤改氣”市場急劇下滑,另一方面熱泵等產品進一步蠶食壁掛爐的采暖、熱水市場,導致單一的產品結構已無法滿足企業開拓市場乃至維持生存的需求,因此無論外資品牌還是國產品牌幾乎都在做相關的產品多元化,從綜合發展看,壁掛爐品牌對于熱泵、凈水、新風甚至是廚房電器都表示了濃厚的興趣,絕大多數品牌已經開始這方面的布局。
當然對于壁掛爐品牌在產品多元化的發展,我們只能持鼓勵和觀望的態度,至于多元化的戰略是否能夠成功,則主要還是取決于企業對伸延產品的投入以及自我品牌屬性的延拓能否成功。這是所有品牌在實施多元化產品戰略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渠道格局分析
相比2020年,2021年的渠道格局變化是可見的,傳統的兩大渠道即“煤改氣”項目市場和零售+普通工程項目(含精裝房集采)格局正在被快速打破。在“煤改氣”項目市場腰斬后,無論是國產品牌還是外(合)資品牌在渠道上更重視對零售渠道的開發和建設,也加大了對于建材、電商、家電賣場等其他渠道的拓展。在京東上,已有逾40個壁掛爐品牌在掛牌銷售,這種變化是非常可喜的,也有利于壁掛爐產品真正終端化。
鑒于市場開發和應用對于渠道建設的重要意義,我們需要認真考慮以下幾個與渠道息息相關的問題:
第一,傳統的“煤改氣”渠道盡管在萎縮,但是否可以再利用?如何以最有利的方式開展與燃氣公司的合作?
第二,房產市場的低迷,精裝房配套市場的回落2022年已成定局,對于這塊市場,雖然我們不能抱過高的期望,但如何在有限的市場資源獲取最大的占有率,則需要認真思考。
第三,可以適當考慮下沉渠道建設,開發三、四線城市乃至鄉鎮農村網點,提前為“后煤改氣”時代的置換市場做準備。
第四,加大建材、電商、KA賣場的建設速度和力度,也要考慮相應的服務體系建設。
第五,跳出既有的壁掛爐圈子,進入暖通、舒適家居,建設相關的渠道。
第六,通過品牌產品的多元化及相關產品聯合銷售,形成舒適家居集成體系或異業聯合銷售。
以上的問題,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也是2022年乃至更長的未來,壁掛爐渠道工作的方向。對于壁掛爐產業來說,市場能否拓展,行業體量能否在“煤改氣”政策收窄的情況下再擴大,還得看行業渠道工作是不是做得細致,格局是否真正能打開。
在本報告的數據和觀點收集中,實則對于已過去的2021年,普遍的觀點是很難,尤其受“煤改氣”政策持續收尾的影響,壁掛爐產業也面臨市場的轉型,也部分造成了整個行業的士氣低落。對于2022年的發展,積極的企業已在開始布局,產品多元化是一個方向,深耕南方采暖市場是一個方向,自身技術革新、拓展應用領域又是一個方向,總之對于不確定性, 甚至更難的2022年,積極求變一定是發展大方向。而對于接下來的發展,不管是好事壞,擁有一個好的心態非常重要。我們相信“越積極越發展,越消極越下滑”,等待壁掛爐產業的,也將是如此。
- 下一篇: 2021房企供應商10強榜單出爐
- 上一篇: 約克智慧交出高端酒店完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