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冷庫產業發展全景探析
冷鏈物流是一項關乎國民生計和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19次提及冷鏈物流,明確提出要“加快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共同配送、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鄉村下沉”等。
2021年底發布的《“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將冷鏈物流定義為利用溫控、保鮮等技術工藝和冷庫、冷藏車、冷藏箱等設施設備,確保冷鏈產品在初加工、儲存、運輸、流通加工、銷售、配送等全過程始終處于規定溫度環境下的專業物流。長三角地區冷鏈物流產業發展迅猛,上海龍頭效應明顯。長江三角洲地區,簡稱:長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共41個城市。
2024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做好2024年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發布新一批20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
徐州入選2024年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
徐州市先后獲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承載城市、國家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強鏈補鏈試點城市等試點示范。作為全國農產品優勢產區、重要集散地和大消費市場,徐州具有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天然優勢,可充分實現冷鏈物流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網絡化發展,對提高農產品產業化發展水平、保障城鄉居民消費安全、支撐構建“四橫四縱”的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和“321”冷鏈物流運行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徐州市是國家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徐州雨潤農產品全球采購有限公司等15個項目相繼獲批商務部、財政部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試點項目。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冷庫總量達168萬立方米,已建成雨潤農產品物流園、萬緯淮海國際冷鏈智慧物流基地、空港冷鏈物流中心等一批冷鏈示范物流園區。徐州中歐班列開通運行冷鏈集裝箱運輸。全市規模以上冷鏈物流企業20余家,已形成以第三方冷鏈物流、食品加工、生鮮電商、農批市場為主體的基本格局,集聚了一批如雨潤、萬緯、徐州黎明食品、江蘇云臺山食品等冷鏈物流龍頭服務企業。一季度實現冷鏈貨運量45萬噸,冷鏈物流溫度達標率98%以上。
溫州入選2024年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
溫州菜籃子集團所屬溫州市現代冷鏈物流有限公司作為溫州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項目申報牽頭企業,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市發改委、市現代集團的領導下,最終助力溫州成功獲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
據悉,溫州現代冷鏈物流中心位于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園區五道十六路,總投資17億元,總占地面積235畝,建有8.8萬噸大型冷庫和9.6萬平方米的凍鮮品市場,是溫州市大型水產品、凍品等產品集散中心。近年來,作為全省極具影響力的冷鏈物流中心、首批“浙江省冷鏈物流骨干基地”,溫州現代冷鏈物流中心積極發揮在浙南閩東贛東地區發展的引領效應、長三角和粵閩浙兩大城市群黃金節點疊加效應,溫州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落戶及“四港聯動”多式聯運的賦能效應,正逐漸推進溫州國家基地成為內外雙循環冷鏈物流門戶節點、國內極具影響力的生鮮農產品交易集散基地、長三角經濟區重要的全產業鏈冷鏈物流服務基地。
蕪湖入選2024年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
目前,安徽共有合肥、蚌埠、宿州、阜陽、蕪湖5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提前獲批,總數居全國第2位。
據悉,蕪湖冷鏈物流基地以生鮮倉儲集配為特色,提供肉類及生鮮生產加工、集配流通、溫控倉儲、公共冷鏈物流、全鏈條管理追溯等服務,總規劃面積1600畝,總庫容39.89萬立方米,2023年冷鏈農產品交易量210萬噸,交易額達500億元,積極打造立足皖南區域、服務長三角的綠色肉類及生鮮保供基地,依托口岸輻射全國的冷鏈集散基地。
上海市
提升冷鏈物流服務質量
單體冷庫將邁向萬噸級規模
2023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上海實施方案》。其中提出,提升冷鏈物流服務質量,積極發展多式聯運、智慧物流、綠色物流、供應鏈物流,優化國際物流通道,提高口岸通關便利化程度。加快發展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加強重大裝備、特種設備、耐用消費品的售后服務能力建設。
上海近幾年的新建冷庫基本上全使用的氟利昂R22制冷劑;按總量算,上海 80% 的冷庫用的是氟利昂 ;部分冷庫(周浦,奉賢,崇明庫)仍然使用氨制冷;制冷劑采二氧化碳復合制冷的占比5%左右。隨著冷庫建設朝著綠色節能方向發展,未來二氧化碳復合制冷的比例將會進一步擴大。
圍繞以上海為引擎的長三角一體化區域聯動的發展新格局,以及上海供地指標的緊缺,上海周邊城市(江蘇太倉、昆山、吳江;浙江嘉興)將會成為新建冷庫的首選地,上海城市功能外延已經成為趨勢,滬浙、滬蘇省際邊界也將會越來越模糊。圍繞上海周邊而新建的單體冷庫容量也將邁向萬噸級規模。
江蘇省
打造江蘇省冷鏈價值高地 聚焦重點領域
在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要求下,2022年江蘇省出臺《江蘇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2022-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現代冷鏈物流體系。2023年,江蘇省出臺《江蘇省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重點覆蓋農產品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產地冷鏈物流設施網絡基本建成,農產品產地“最先一公里”冷鏈物流短板基本解決。截止目前,江蘇省擁有三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正在打造江蘇省冷鏈物流價值高地。
聚焦重點領域,大力發展專業化冷鏈服務。發展特色果蔬商品冷鏈,支持肉類優勢產業物流,促進醫藥產品冷鏈銜接,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
浙江省
2025年冷庫庫容計劃超2200萬立方米
2023年6月,浙江省現代服務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浙江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計劃提出到2025年,力爭創建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2個,實現省級冷鏈物流基地11個設區市全覆蓋,新增6個省級冷鏈物流園區,產地/銷地冷鏈集配中心規模和設施利用效率持續提升,“骨干基地-物流園區-集配中心-配送網點”四級冷鏈網絡節點體系更加優化。冷鏈物流設施設備規模持續提升,冷庫容量超2200萬立方米,其中產地預冷保鮮設施容量達820萬立方米以上,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數量達3200個,冷藏運輸車輛達25000輛以上。
安徽省
完善冷鏈物流樞紐網絡
以“產業創新”推動“結構優化”
2022年安徽省印發《安徽省冷鏈物流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緊緊圍繞肉類、果蔬、水產品、乳品、速凍食品、醫藥產品等物流需求,建設完善冷鏈物流樞紐網絡,提升冷鏈物流體系現代化水平。到2025年,冷庫總庫容達到1750萬立方米,人均庫容趕超全國、接近江蘇和浙江平均水平,爭創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3個至4個,建設省級冷鏈物流基地15個左右,搭建銜接產地銷地、覆蓋城市鄉村、連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建成暢通高效、安全綠色、智慧便捷、保障有力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
2023年4月,?安徽省發改委公布碭山縣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4家為省級冷鏈物流基地,安徽福冰農產品現代冷鏈物流集配中心等15家為省級冷鏈集配中心。其中,碭山縣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位于碭山經濟開發區,規劃占地面積2316.33畝,冷庫規劃總庫容達118萬立方米。目前,存量設施庫容63萬立方米,擁有自有冷鏈車輛104輛、合作集散冷鏈車近200輛。基地已形成“一區三中心”的功能布局,包括核心功能區、智能運鏈中心、城配中心、冷鏈綜合服務中心。
創新加持,安徽省高質量發展能級躍升,國際陸港、鐵路貨運物流中心、糧食物流和應急保障中心、區域電商快遞分撥中心、多溫層冷鏈加工物流中心、車聯網與綠色物流中心……在創新大潮奔涌中,以“一港十中心”為框架的千億元級黃淮海智慧物流產業基地建成。2023年以來,安徽宿州市加速產業創新,加速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從“田間”到“餐桌”無縫化現代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建設,共建長三角3小時鮮活農產品物流圈。
長三角協同合作共同探索
建立冷鏈物流體系
長三角洲地區自然物產豐富、經濟基礎優渥,又周邊臨海,港口眾多,輻射面積廣闊。以上海為核心,連接江蘇、安徽、浙江形成的長三角城市群是全球6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地域面積 359 000平方公里,常駐人口有2.2億之多,再加上背負著“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樞紐帶作用,其經濟活力、開放程度、現代化進程都極具競爭力,對各地生鮮農產品產業與生鮮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優質的空間。
長三角地區經濟總量多達19.5億元,占據了全國總額的1/4左右,南京、合肥、蕪湖等城市均成高幅度增長,居民收入與生活質量也在平穩上升。政府和企業對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的重視,不斷深化區域冷鏈物流標準化,為農產品一體化、供應鏈合作對接打造更優質的造營商環境。
長三角在協同合作共同建立冷鏈物流體系的方面有諸多探索,在產品標準方面,三省一市先后簽署了《長三角食用農產品標準化互認(合作)協議》、《泛長三角認證認可質量提升行動倡議》等文件,《長三角地區市場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文件中也提到了農產品市場一體化建設與區域物流標準化建設,加強農產品流通。
政企合作 投資冷鏈物流中心
2023年12月,新農利合·浙南鰲江海鮮冷鏈數智物流中心暨奠基開工
據悉,用地面積502畝,計劃總投資15億元,項目以冷鏈物流為核心,提供一站式線上線下展示、食用體驗、特色農貿、國際食品采購、倉儲物流、商檢、市場營銷、品牌推廣等全方位服務。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浙江省東南部水產品集聚與冷鏈物流中心,進一步發展成為浙江省東南部影響力廣泛的專業水產品國際展貿交易平臺和國家水產品產業大數據中心。
2024年4月,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鏈產業園被列入2024年市重大工程計劃安排正式項目
據了解,新開工的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鏈產業園是普洛斯在中國市場內的首個獨資項目,也是在大上海區域的首發項目。項目擬投資20億元對原有園區進行改造升級,打造地標性智慧、科技、綠色、零碳園區,園區囊括冷鏈投資中心、智慧園區管理中心、冷鏈電商體驗中心、生命健康供應鏈基礎設施、食品冷鏈等于一體。預計于2025年上半年竣工,2028年整體完工并投入運營。
2024年6月,蕪湖百福源食品加工建設項目奠基儀式
蕪湖百福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鄭州千味央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該項目計劃總投資額2.6億元,位于繁昌經濟開發區,占地面積約75畝,建設9000平米立體冷庫1座、兩層10000平米生產車間。
新農利合·浙南鰲江海鮮冷鏈數智物流中心暨鰲江國際水產城項目奠基開工。縣領導華懷健、洪志亮出席開工儀式。
長三角冷鏈發展的問題與建議
上海市政協常委、中遠海運集團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付剛峰向2021年“上海兩會”提交過一份有關冷鏈物流的提案,建議長三角區域協同合作共同建立冷鏈物流體系,實現區域內資源共享。他認為,長三角地區冷鏈物流還存在兩點問題:
1.冷鏈物流分布分散、冷鏈物流體系不健全
目前長三角地區聚集了大量的冷鏈物流企業,是中國冷鏈物流最集中的區域,其中上海冷鏈物流百強企業居全國首位。盡管如此,長三角地區仍存在冷鏈物流分布較為分散,行業更迭較慢、技術專業人員匱乏等問題,尤其在冷鏈基礎設施(如冷庫、冷藏運輸工具),冷鏈流通率(如生鮮平均損耗率)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冷鏈物流體系不夠健全。
2.企業成本負擔較重、盈利水平較低
一方面,冷鏈高投入、高運營成本特性導致企業對于規模經濟性極度敏感;另一方面,目前冷鏈時效與成本的匹配度相對較差,同行業間的資源無法共享,運營效率不高,導致冷鏈物流倉儲、運輸、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同時,從全國來看冷鏈業務量在增長,但區域發展不平衡導致大部分地區業務量達不到一定的業務規模,最終導致冷鏈物流企業成本壓力大,盈利水平低。
對此,他提出3點建議:
一是建立冷鏈物流體系,實現區域內資源共享。
建議長三角區域借助一體化發展機遇,協同合作共同建立冷鏈物流體系,實現區域內資源共享。建議從政府層面制定統一發展目標和規劃,充分利用華東地區領先的資源和優勢,推動行業資源的整合,提升物流效率、保障品質運營。在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冷鏈流通效率、冷鏈標準化體系的構建等方面加大發展和協調力度。
二是出臺扶持政策,降低冷鏈物流企業成本。
建議上海市政府組織研究,通過獎勵、減負等政策或共建產業基金等方式來支持冷鏈發展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降低冷鏈物流企業成本。“冷鏈物流的發展是城鄉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支撐,也是產業鏈供應鏈高效安全的重要一環,因此高投入的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付剛峰表示。
三是共同開發新技術,用科技保障冷鏈安全。
建議上海市組織冷鏈物流行業共同開發新技術,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行業技術升級、應用與推廣,用科技保障冷鏈物流安全、高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