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夢改收官之作,林內助力海島年邁漁民老有所依
養老問題不但需要被關注,更需要持續探索解決方案,讓經歷風霜的老人,晚年有依有靠、老有所養。
本期夢想改造家,來到浙江舟山柴山島,當地管委會通過小島復興計劃,探索空心化漁村“以老養老”的范本。
01、委托人背景介紹
本期委托人是當地管委會書記,為解決空心化漁村的養老問題,葉增浩希望將一所小學改造為適合老人生活的托老所,提供更好的養老設施和養老環境,滿足小島老人們的養老需求,并增加老年食堂、送餐等公共性服務內容。同時,對風貌獨特的柴山島進行保護性開發,用旅游業的收益對養老事業進行補貼,讓小島得以復興。
然而,陳舊的柴山島房屋存在諸多問題,改造起來工程量較大:
1、 原學校樓房通風采光都不佳,再加上海島天氣影響,房屋潮濕、冬天較冷、有異味漏水等問題;
2、 原學校樓房缺少公共活動區域以及適老化配套設施,無法滿足老人需求;
3、 原始民宅房屋結構存在不規范不安全問題,同時隔音保暖差。
如何在保留海島歷史風貌的前提下,將兩層的托老所、志愿者之家以及旅居試點樓改造成讓大家都滿意的理想居所,讓本次改造之旅頗具挑戰。
02、鄉建改造 老有所依
此次改造較為復雜且面積較大,節目組特邀熟悉鄉建領域的孟凡浩、在海邊出生了解漁村的朱曉鳴以及負責藝術裝置的謝天,三位設計師各司其職共同完成此次綜合性的小島復興計劃。
改造后的托老所外形像停在港灣里的船,一層是復合的多功能空間,分為開放餐廳和活動室,可以進行各種公共活動和服務,還有讓老人們愜意曬太陽聊天的庭院。
二層改造成老人們的居住空間,將原來在朝南面的走廊移到了背光面,使老人的房間相對安靜且具有更好的視野與陽光。同時采用適老化設計并安裝了電梯,還打造了屋頂花園。
改造后的志愿者空間,一層是志愿者工作及醫務人員問診的空間,二層和三層是可供居住的房間。
改造后的旅居空間,一層為公區和套房,二層是單人間和雙人間,可以滿足來島游客的不同需求。
在志愿者和旅居空間,設計師都打造了功能齊全的開放式廚房,配備林內全系廚房產品,方便來島居住的志愿者和游客使用。
03、舒心品質 安享療愈
考慮到是開放式廚房,對廚房油煙問題也進行了精心考量。選用了美觀大方的林內馬卡龍煙灶套系,爆炒風量達22m3/min的油煙機,無懼油煙困擾。同時還有智能體感技術,揮手即可控制開關和調節風量,避免油膩觸碰;配套的馬卡龍系列燃氣灶有五重火力調節,多種火候隨意切換,輕松搞定各類菜肴。明亮的色彩也給空間增添了生機和活力,盡情享受度假般的快樂時光。
由于志愿者照顧老人比較辛苦,特意配置了可以減輕勞務負擔的林內凈觀系列10套洗碗機,容量夠大,最多可一次清洗74件餐具;還具有5大洗滌模式,輕松應對多種清洗需求,加上熱風烘干和抑菌存儲,給老人更安全放心的餐具。
為了滿足多樣化飲食喜好,還安裝了林內蒸烤一體機,14大模式,能蒸能烤,無論是年輕人喜愛的甜品,還是老人喜歡的軟糯蒸食,都能輕松搞定。更有48L大容量,多人同時用餐的場景也適用,非常方便。
此次案例公共空間人員較多,為了方便大家的飲水需求,選用了林內商用凈水機,七重凈化,濾出安心好水。并采用分散式布水結構熱膽,實現更多的連續出熱水量。隨時可以暢飲熱水,無懼用水高峰期。同時也配置了林內茶咕咚凈熱一體茶飲機,具有泡茶模式和咖啡模式,滿足更豐富多元的需求。
用愛意之舉,暖夕陽之寂,愿遲暮之年,被幸福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