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運維到智慧運維,路遠必達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伴隨著智慧化自控系統、智慧化機電設備地入場安裝,現代化樓宇的發展正在朝著智慧化的方向大步前進,越來越多的人正投入智慧樓宇這一領域。但是對于整個樓宇建筑來說,在后期的運行過程中如何確保建筑中的各個系統能夠達到最初的設計目標,運維管理能夠在運行過程中因現實情況的不同產生變化,并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提供維護保養以確保系統穩定運行甚至能在最初設計狀態下,有更新一步的突破。
足以見得,運維對于智慧樓宇而言,其長遠價值不言而喻。而隨著AI、5G、IoT等技術地發展推動,系統端設備搭載了更多的智能化功能后,運維側如何更好地調動起設備的智能化,并進行有效的串聯,從而使得系統發揮出最大效果,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智慧運維儼然成為了智慧樓宇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
不斷演進中的設備運維
建筑樓宇的全生命周期包括決策、設計、施工、運維和報廢回收階段,其中建筑樓宇的運營維護和管理約占建筑物樓宇全生命周期90%以上,是建筑生命周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傳統樓宇運維模式中,傳統樓宇管理系統相互獨立,無法實現統一集成化管理,信息孤島和數據可用性低的問題,致使無法及時發現系統故障和能耗漏洞,繁瑣的運行維護更是加大了運營開支。基于此,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智慧樓宇運維解決方案應運而生。
此外,隨著消費市場向數字化、品質化、個性化升級,建筑樓宇還面臨另一大挑戰。來自江蘇區域的某位能源運營服務商也表示:“傳統樓宇內系統僵化,無法隨著技術改進而升級,兼容性也不高,最終導致樓宇舒適度、健康度很難提升,同時造成大量的人員成本和能源的浪費。”的確,租戶和用戶對樓宇的要求和期望在不斷提高,樓宇不僅要保證用戶的安全,還需要提供愉悅的使用體驗。尤其是在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普及的現代環境下,用戶期待通過數字技術進行運行管理,個人空間達到健康舒適的使用體驗。
搭載云計算、AI等技術手段的智慧化運維平臺能夠將樓宇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最優化組合,并打通建筑所有的靜態數據,與實時動態數據進行全面結合,進而達到各個部門的協同運作。不但能夠提高建筑運行維護和物業管理的工作效率,還能夠降低運營維護和管理的成本,并改變傳統物業設施管理的高能耗、高故障、高人力成本等痛點,實現持續提升建筑運維品質、延長資產使用壽命,為樓宇中的用戶提供高效、舒適、便利的人性化環境。
數字化時代的運維挑戰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數字化、智能化成為了樓宇建筑發展轉型的必由之路,從傳統運維走向智慧化運維,顯然是大勢所趨。但不可否認的是,企業快速發展,應用也在不停地迭代更新,智慧運維體系同樣也需要漫長迭代的過程。“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智慧運維往往還是處于重建設輕管理的初級發展階段,并沒有充分地把樓宇自控系統的功能發揮出來,未做到全自動化,多數工作還需要人工來完成。所以在做好智慧運維的這條路上,我們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且在短期之內可能并不會迅速做出改變。”
當然,眾所周知的是智慧樓宇是綜合型技術,除了運維技術本身而言,樓宇運維目前的短板之一便是運維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正如江森自控數字化解決方案總監馬端寧所說,“因為整個運維團隊是一個流動性比較大的團隊,其中需要有專業的暖通空調系統經驗、豐富的樓宇自控經驗等,而不只是簡簡單單地懂一些設備而已,所以針對于此,我們也希望可以通過一些在線專家庫的手段來輔助運維人員,以達到運維水平的提升。”
尤其是隨著建筑智慧化不斷深入,建筑設備運維的技術手段越來越復雜……但是在現今建筑運維組織中,并未形成人們最初所設想的場景:建筑擺脫了對“管理者”的依賴性,相反,運維管理人員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建筑運維人員作為建筑內的空調、電氣、給排水等系統的設施、設備管理的具體執行人和管理人,是保障建筑正常、合理運行的重要保障,面對高度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高標準的質量標準要求,高品質的運維團隊已經成為是整個建筑設備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
而除了這些具體的專業技術本身的不斷學習與完善之外,運維管理人員還要面對不同建筑用途的具體細分應用場景做出理解和響應。“行業場景與運維體系相結合,產生了很多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因此,不斷拓展服務場景,亦是運維服務升級地未來方向。”某位經銷商如此說道。誠如此言,運維更多是被動式“維持”,而要做到主動式“經營”,定要做到智慧“運營”這一步。傳統運維更多的是面向基礎設施、面向軟硬件,而運營更多的面向業務面向服務面向人,運維的關鍵詞是“穩定”“安全”“可靠” , 運營的關鍵詞則是“ 體驗” “ 效率”“效益”。可以預見,運維的未來就是運營,而唯有升到運營的層次,才能夠真正意義上支撐業務應用的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建筑從開始規劃到建設到驗收一直到最后運維都無法可依,沒有一個清晰的法律法規體系,來保障其配套服務,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徐偉在海爾智慧樓宇的活動上也發言表示:“在智慧運營方面,運維效果的高與低,一定得有第三方的評價,沒有評價實際上是很難獲得關注的,未來要進一步加強建筑能效標識,這是今后應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一定要推廣的制度性安排與支撐。”
總的來說,在“雙碳”目標、舊房更替、品質升級……諸多因素的推動下,樓宇的運維管理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在這個市場規模迅速擴張的當下,需要迅速成長起與市場發展相匹配的企業、產品、解決方案、技術能力,同時對于商家而言,智慧運維的挑戰也不僅是自身樓宇服務能力的匹配,更需要積極主動地去引導和影響整個市場,共同推動智慧建筑的普及。
- 下一篇: 麥克維爾服務武漢永旺夢樂城
- 上一篇: 第三屆“格力杯”全國商用空調服務技能大賽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