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重工空調:打出兌付碳中和“加速牌”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伴隨著“30·60目標”的提出,“碳中和”將各行業推至重塑關口。為匹配新的能源供應系統,能源管理技術也亟待突破,使能源在供給側和消費側的運轉效率不斷提高。而作為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涉足綜合能源領域的三菱重工,迄今為止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優勢和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近期更是通過三亞海棠灣示范項目表明其決心所在,打出兌付碳中和“加速牌”。
2018年1月,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共同見證下,三亞市委副書記、市長吳巖峻代表三亞市政府與法國電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樂維先生簽署了《三亞低碳智慧能源綜合利用海棠灣示范區項目合作聲明》。合作聲明的成功簽署,標志著三亞低碳智慧能源綜合利用海棠灣示范區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基于三亞獨特的氣候和環境條件,法電集團的設計思路與三菱重工空調“區域供冷”理念非常契合,在該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三菱重工空調也積極響應中國節能減排號召,在本次三亞低碳智慧能源綜合利用海棠灣示范區項目中,為工程提供全過程咨詢服務的同時,負責冷水機組設備供應、優化控制系統等技術支持工作。
從資源依賴走向技術依賴
在綜合能源管理領域,當下中國正處于能源結構優化的升級階段。作為富有強大專業性的全方位、長周期項目,綜合能源的全流程開發和管理或將迎來更多實質性進展,而這樣的局勢無疑會給身處其間的企業在技術經驗積累、創新能力,以及貫穿全生命周期的一體化的管理運營能力帶來巨大考驗,要求其從資源依賴走向技術依賴,通過技術的積累、迭代支撐能源的高效利用。
海棠灣為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多元化熱帶濱海旅游休閑度假區,土地成本較高,且有較高的景觀設計需求。三菱重工空調與項目團隊結合三亞景觀特點及分布后,決定對建筑內的機電設備布局進行深度優化。
將原本平鋪開來的設備進行立體化排布,將冷卻塔放置于屋面,冷水機組、水處理系統、冷凍水泵等設備安裝在地下一層,并且優化過程中嚴格保證設備運轉無礙,符合噪音污染標準。經過優化后,為項目節約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大幅提高了空間利用率。
而三亞地處熱帶,屬于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在25℃以上,對冷氣需求量非常大。而海棠灣國際高端酒店和配套商業設施集中,采用傳統分散制冷模式不僅成本高,而且能耗大、噪音雜,與建設生態城市的目標背道而馳。于是,三亞決定在海棠區建設3個能源站和供冷管網約30公里,為區域內470萬平方米經營性公共建筑提供供冷服務。項目采用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的方式,可優化和解決傳統分散制冷產生的設計過量、負荷控制、設備老化等多方面問題。
投用的“超級空調”能實現超強的穩定性就與集中供冷的高集成優化緊密相關。此外,三菱重工空調離心式冷水機所采用的獨特葉輪技術也大幅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葉輪外形經過精準計算完美符合流體力學,可以有效避免設備運轉給葉片帶來變形的問題。更好的力學設計也減小了機械能損耗,有利于COP值進一步提升。



由選做題轉變為必選題
明確的碳中和目標不僅推進了能源行業的變革,同時開始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在這樣的背景下,減排、可持續、低碳化等命題對于企業而言,也逐漸開始由選做題轉變為必選題。盡管碳中和目標的確立還不足一年,但市場已出現被“減碳生態”覆蓋的跡象,三亞海棠灣的項目團隊也對三菱重工提出了碳耗要求。
面對三亞市長達九個月的供冷時長可能造成的城市電力峰谷供電不平衡問題,三菱重工空調同步優化冷水機組和智能化控制系統,對“超級空調”進行定制化控制。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段,利用數字化管理,為用戶提供最經濟、最舒適、最安全的用冷需求,將離心式冷水機組的性能發揮到極致。目前三亞低碳智慧能源綜合利用海棠灣示范區項目一期工程已經正式投入使用,預計每年將節約標準煤3.2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量近10萬噸。
作為中法兩國節能減排的重點合作項目,海棠區“超級空調”將為三亞建設低碳城市做出重要貢獻。隨著更多類似“超級空調”的項目落地,中國低碳城市的建設道路越來越趨向于規范化、模式化,“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日期也越發明朗。當然,在此過程中,項目對于能源高效利用的相關技術也會更加渴求。
在能源和氣候環境變化不斷加劇的當下,暖通行業的未來發展,將和建筑、材料、智能、環保、安全、綜合能源等專業領域呈現出更緊密的關聯度。因此,尋找不同行業領域之間的技術和需求共通性,思考更多創新議題,為更細分的市場趨勢和消費群體創造無縫銜接的體驗感,這是行業需要關注的方向。
三菱重工空調多年來持續關注綠色城市建設,并憑借著嚴苛的工藝水平、先進的冷暖理念,在多個世界級地標建筑項目中大放異彩。而在與世界并行的過程中,三菱重工空調也在不斷發掘自身潛力,為創造綠色未來,助力低碳社會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未來,三菱重工會更廣泛的從新城建設起步階段就進行介入,在更多市政工程和民生領域進行舒適度、節能、低碳等技術支持,并繼續參與國內綜合能源技術升級、人才培養,參與推進各區域的智慧城市和低碳未來建設,持續發揮三菱重工的整體優勢,專注國內各區域能源創新中心建設項目的長周期運轉維護,并在國內綜合能源的體系建設、數字化運營、人才培育等方面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