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董明珠:以行動書寫中國企業家精神
發表于: 來自:格力
從2003年至今,董明珠已經在人大代表履職道路上走了十七年。這期間,董明珠十分關注企業創新、行業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問題。據統計,十七年中,董明珠共提出68條議案,其中關于行業創新發展的建議分別有48條,占總議案數的72%,如2019年提議加大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處罰力度,建立家電產品安全使用年限國家標準,2018年提議加大基礎材料研究和開發,加強支持智能裝備企業自主技術創新等,都體現了董明珠作為中國企業家、作為人大代表積極為行業健康發展恪盡職守、建言獻策。
對內苦練創新“內功”,對外敢斗不合理現象,董明珠以實際行動書寫著中國企業家精神。

苦練自主創新“內功”
創新是一個企業永續發展的源動力。
董明珠早早就認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自主創新,這四個字是格力電器的文化,也是格力電器的靈魂,誰都不能改變。”因此她在公司內部設立了“按需投入,不設上限”的研發投入標準,成立了十五個研究院,大力支持研發人員開展工作。
董明珠是一個嚴厲的人,但是在研發試錯上,她卻有著極大的耐心與包容心:“(科技人員)搞一個新的技術研究,無論前面出多少次錯誤我都不會怪他們,我還會鼓勵他們。這個東西要有容錯率。”
正是在這樣鼓勵創新、允許試錯的研發氛圍下,“自主創新,掌握核心科技”成了格力的研發信條。格力由此創造了多個行業第一,收獲了多項國家級獎項:2011年獲國際科學技術進步獎,2013年成功研發第一臺光伏中央空調,2019年累計擁有28項“國際領先”技術,2020年獲國家技術發明獎,疫情期間研發出能殺新冠病毒的“獵手”空氣凈化器……這些創新成果和榮譽的積累,使格力逐步從一個空調組裝企業發展為如今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業集團。

自主創新,還是制造業發展的內動力。
實體經濟是一國發展的支柱,制造業是實體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習總書記曾多次強調科技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要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動融入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推動制造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董明珠堅持自主創新,正與中國制造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2018年總書記視察格力電器時,贊揚格力電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自主創新決策部署方面做到了“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直言敢斗行業不合理現象
說起董明珠,可能離不開一個詞,那就是“好斗”,在微博上公開舉報奧克斯能效造假,堅決同專利侵權者打官司等,都讓人感受到她的雷厲風行。
董明珠也稱自己是一個“斗士”。但她坦言,這個“斗”更多的是希望形成同行互查的良好風氣:“我們舉報別人,實際上更想要別人來舉報我。(企業發展)一定要監督,一定要在陽光下成長。”
由此看來,董明珠更像是一個行業發展的“守衛者”,一邊直指行業內的不合理現象,一邊凝結同行力量共同推動中國品牌形象走向世界。“不合格產品相當于是違法產品,(生產不合格產品)對消費者、對客戶是不尊重的,同時對中國的品牌形象是傷害的。”“只有敢于直面監督的心態,才能真正做出好產品,才能真正讓我們中國的品牌形象走向世界。”
“中國沒有企業家,只有商人。”這是國外某位學者對中國商界現狀的評價。然而,在2019“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高峰論壇上,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擲地有聲地表示:“我們不是商人,我們是中國優秀的企業家。”
什么是企業家?中國的企業家又該是什么樣?董明珠用實際行動作出回應:中國企業家的使命是改變世界。